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9 10:55:00
南都讯 记者李洁琼 醒狮送福,礼炮齐鸣。8月28日上午,伴随着9位村民代表亲手鸣响礼炮,“上洲·禾风里”联建房项目在斗门镇上洲村正式奠基开工。
这一项目以“多户联建”创新模式,聚焦村民住房难题,不仅将首付比例降至15%、建筑成本控制于每平方米2500元以内,更通过宅基地退出流转机制和专项金融支持,走出了一条集约用地、保障民生、激活乡村发展的新路。
“上洲·禾风里”联建房项目在斗门镇上洲村正式奠基开工。受访者供图
联建新模式
宅基地退出流转,集约用地提效率
“上洲·禾风里”项目位于上洲村东北侧,紧邻村党群服务中心,总用地面积约8304平方米。与以往单家独户的建设方式不同,这一项目采取“多户联建”2.0模式——房屋设计为联排结构,每栋楼高3层半、容纳6户,一期计划建设6栋,可解决36户村民住房需求。
这一模式在斗门并非首创。早在去年,莲洲镇福安村便通过“多户联建”建起3栋11层村民公寓,以“向天要地”的方式将土地利用率提高至原来的4倍。而上洲村在此基础上做出新探索:除联合报建、集中施工之外,该村同步试行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目前已成功推动4户村民退出旧宅基地共152平方米,由村集体按协议价收回。原址将复垦为“四小园”用于乡村美化,而建设用地指标则在村内重新整合,用于发展乡村产业和集体经济。
这一做法不仅缓解了农村住房用地紧张,也为乡村产业振兴腾出了空间。斗门镇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表示,该项目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的标志性实践,未来将被打造为“规划科学、配套完善、环境宜居”的现代新家园。
宜居新规划
低成本+高品质,金融支持降门槛
从已披露的效果图来看,“上洲·禾风里”外立面融合现代与中式风格,白色墙面与浅棕色装饰相辅相成,中式翘角屋顶、大阳台、多窗户设计兼顾美观与实用。房屋户型设置灵活,一、二层为约120平方米三房两厅双阳台户型,三层及半层为约160平方米五房两厅三阳台户型,可满足不同家庭结构的居住需求。
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更引人关注的是其可负担的造价与金融支持政策。经核算,该项目每平方米建筑成本仅2498元,远低于市场水平。村民既可一次性缴款,也可申请珠海农商银行专为农居设计的“美丽农居贷”。该贷款产品近日全新升级,首付比例最低仅15%,贷款额度最高100万元,还款期限最长可达30年,极大降低了农户的购房压力。
项目还规划配套建设停车场、水电配套房、垃圾房及新能源充电桩等公共设施,预计2026年初实现首批交付。验收合格后,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将协助住户办理不动产权登记,实现“房地一体、一户一证”,从制度上保障农户权益。
圆梦新家园
村民安居盼头足,改革经验获省推广
“一个安稳的居所,是安心奋斗、安逸生活的基石。”这句话道出了众多村民的心声。
罗姨嫁入上洲村已29年,多年来一家四代14口人挤在70多平方米的老房中,厨房厕所转身都困难。在项目抽签仪式上,她抽中了2栋102号房,脸上写满了期待:“家婆年纪大了,住低层正好方便。每平米不到2500元,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如罗姨一样,首批18户村民即将实现“优居”梦。而从更广的视野看,斗门区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面的探索,已走出珠海,成为全省借鉴的样本。
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近日,广东省委改革办印发通知,向全省推广36个基层改革典型案例,斗门区“多户联建保障农民住房需求”做法入选。案例指出,该模式通过“农地转用+向天要地”“积分排位+房地一体”“金融助力+公益微利”三大机制,系统性地解决了“地从哪来、房给谁住、钱从何出”等核心难题。
如今,“福安·幸福里”首期已交付,20户村民领到新房钥匙;东湾村“桃源里”项目也已启动;再加上刚刚开工的“上洲·禾风里”,斗门正以稳健且创新的步伐,书写“户有所居”的民生答卷,也为广东推动“百千万工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改革经验。
从“忧居”到“优居”,从“单打独斗”到“联建共享”,斗门正在实现的不只是住房形态的升级,更是一整套乡村治理、土地改革和民生保障机制的深刻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