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 通 三项举措扎实推进农村 集体“三资”监管工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7 05:45:00    

本报讯 (记者 王臻) 近日,记者从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获悉,大通县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与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深度融合,在认真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农业农村部关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的部署及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相关会议精神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赋能+制度规范+清查整改”三位一体模式,以筑牢组织领导根基、全面开展精准清查、规范财务运行机制三大举措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同步强化党员干部政策理论与业务能力建设,全面摸清农村“三资”底数。截至目前,所有村已实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村委会账务分离,独立建账、独立核算、独立运营。

构建专班推进机制,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强化多方联动效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全面排查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统筹协调推进精准清查和财务记账工作,凝聚齐抓共管合力。为深入摸清“三资”底数,规范清查流程,组织各村对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查,确保清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并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台账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经清查,2024年全县农村集体资产总额26.25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1.57亿元;资源性资产集体土地总面积179.94万亩(12万公顷)。同时,进一步提升“三资”监管水平,统一记账标准,加强代理记账服务,截至5月底,累计排查发现各类问题422个,坚持“发现即整改、整改即销号”,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三本台账,明确整改措施、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确保每个问题可追溯、可量化、可考核。

通过精准清查和规范记账,实现“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其中,累计挽回集体收益594.036万元,形成“排查—整改—评估—提升”的工作闭环,有效解决资产权属不清、合同履约率低等历史遗留问题,全县“三资”管理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

《青海日报》(2025年07月07日 第5版:省内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