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08:44:00
瞄准水暖、石材、对讲机国际供应链集散中心
南安:三核共舞 链式突围
水暖、石材、对讲机,是南安风行天下的三大名片。
全国每3个水龙头就有1个“南安智造”,全球每3个对讲机就有1个产自南安,石材产销占据全国七成,成为名副其实的水暖之城、世界石都、对讲机之乡。
如今,这座郑成功故里正以供应链思维重构产业逻辑——全面梳理水暖厨卫、对讲机、石材制造等供应链集散和交易中心项目清单,并加快推动各类平台载体落地建设,凝聚扎根本土的制造企业,以及遍地开花的异地商会、供销大军、海外侨亲力量,从“中国水暖城”向“国际水暖供应链集散中心”跃迁,从“世界石都”向“国际石材制造和交易中心”迈进,从“对讲机之乡”向“国际对讲机供应链集散中心”升级,打造辐射全球的供应链集散地资源配置中枢,努力在全市乃至全省“四链融合”大局中,先行一步、力争上游。
“建设国际水暖卫浴供应链集散中心,酝酿成立石材、对讲机国际供应链集散中心是南安践行‘晋江经验’,解放思想、奋勇争先、再上台阶的创新实践。”南安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连赞表示,南安将围绕“四链融合”,全力构建全球化、全链条、强韧性的现代化供应链体系,力争通过5年时间实现三大目标:
千亿产业生态进一步集群集聚、成型成势——初步建成水暖卫浴千亿产业走廊,链动四大千亿产业带,推动水暖卫浴产业企业数量从700家增至超1000家,新增1家超500亿元企业、3家超50亿元企业、6家超30亿元企业、30家超10亿元企业,形成400家规上企业的工业矩阵,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石材产业规上企业翻番,达到1000家规上企业总量,总产值由1300亿元向3000亿元挺进;对讲机产业达到200家规上企业,总产值从200亿元跃至500亿元。
内外贸一体化进一步融合并进、成环成网——“扬帆出海、再下南洋”专项行动纵深推进,“专业展会+跨境电商+外贸集聚区+公共海外仓+海外展销中心”组合拳全面打响,新建5个外贸集聚区、5个海外展销中心、30个公共海外仓、15个企业出海服务点,同步建成国际对讲机供应链集散中心、国际石材制造和交易中心,全方位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构建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
工贸金研融合进一步聚势赋能、成链成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建成超500万平方米的南安智造工贸载体,引进2家大院大所,打造1个具有国际视野的工业设计小镇,引入10家以上的高端设计品牌企业。建设1个基金集聚区,汇聚百支以上基金机构,形成多元化资本生态。实施企业上市倍增计划,培育3家以上上市企业。重点支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新增500亿元贷款规模。
位于中国水暖城的国际水暖卫浴供应链集散中心(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林劲峰 通讯员黄志鑫 摄)
供应链革命:
四端发力重塑水暖产业生态
“国际水暖卫浴集散地的牌子我们担得起。”在这个藏龙卧虎的产业带,超2000家商铺串联起从铜锭熔铸到智能马桶的全产业链。福建省水暖卫浴阀门行业协会秘书长李良伟指着水暖城鳞次栉比的店铺说:“这里每家店都是供应链的关键节点,少则深耕十余年,多则传承三代人。”
位于中国水暖城的国际水暖卫浴供应链集散中心(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林劲峰 通讯员黄志鑫 摄)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步,南安拥有700多家水暖卫浴企业、数以万计的商铺及10万产业工人,去年产值约700亿元,销售额约500亿元,其中规上企业174家。产品涵盖五金水暖、卫生陶瓷、浴室柜等3000多个品种、2万多种规格,是全国最大的水暖产业基地之一。
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浪潮,企业各自为战、重制造轻销售的局限日益凸显。直面新课题,南安选择以供应链革命的决心破局——通过国际水暖卫浴供应链集散中心整合特色产业资源,成为“超级枢纽”,进而推动南安制造从分散竞争走向协同作战,全面提升供应链上下游黏性,增强产业韧性。
南安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林劲峰 通讯员黄志鑫 摄)
国际水暖卫浴供应链集散中心剑指未来三年实现“双千亿”目标,眼下具体怎么做?南安内外贸高质量发展指挥部副指挥长、副市长易辉泉结合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从原料、生产、销售、服务四个端口入手,详细解读南安思路——
原料端:强化质量成本优势——整合全市上游原材料环节,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绿色化的原料供应体系,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同时,正策划生成新质材料产业园,聚焦铜、铝、不锈钢、铝合金、镁合金等材料的精加工,提升产业链附加值。
生产端:打造千亿产业走廊——连片打造总长26.8公里、规划面积6.97万亩的水暖卫浴阀门千亿产业生态走廊,并采取“龙头企业+国有企业+专业运营商+行业协会”多种组合模式,围绕龙头企业九牧集团强链补链延链,在沿线规划布局13个小微产业园,已建8个,建成标准厂房近300万平方米,签约企业390家、投产186家。
机器人在九牧智能工厂里穿梭(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林劲峰 通讯员黄志鑫 摄)
销售端:构建全球分销网络——打造“买水暖卫浴到中国南安”品牌标识,构建“15+1”海外仓集群,升级“海丝新材”集采平台并搭建线上销售系统,深化“扬帆出海、再下南洋”行动,举办全球数字厨卫展等专业展会,出台支持中端市场拓展、设备出口等政策,设立水暖产业投资基金,聚焦技术研发与跨境合作,保障产业可持续增长。
服务端:构建产业生态闭环——一方面,推动生产性服务全流程升级,形成“设计引领、科技提效、检测保障、人才支撑”闭环体系;另一方面,推动生活性服务全方位提升。
千企拢聚:
三大中心形成链条合力
做强供应链集散中心,民企首先受益。
得知国际水暖卫浴供应链集散中心挂牌后,超劲卫浴负责人杨向荣赶紧到协会咨询下次出境对接的时间表。超劲卫浴一直为九牧厨卫集团等龙头企业代工五金产品,此前,他们多次参与政府与协会组织的供应链交流活动,近年来内外贸订单实现稳增长。
九牧智能工厂里许多岗位已由机器人替代(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林劲峰 通讯员黄志鑫 摄)
南安之所以形成产业集散,不仅有众多像超劲这样主动参与供应链对接的小微企业,更有龙头企业站在链主位置上发挥协同作用。作为上游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闽发铝业总经理黄长远透露,早在几年前,企业便搭建了自己的供应链平台。一方面,服务企业内部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协同供应商与客户。不同主体在平台设有专属端口,能实时监管产品信息流、新材料应用、材料数据及订单数据,充分发挥数字化平台优势,提升供应链协同效应。“根据规划,未来我们将借助水暖、对讲机供应链集散中心资源,接入更大平台,进一步拓展材料应用场景,实现供应链降本增效的利益最大化。”他说。
在南安,拥有完备供应链体系的不只是水暖卫浴产业。作为“对讲机之乡”,南安对讲机产业已形成年产销5000万台、覆盖80余国的完整链条;而以“买全球卖全球”闻名于世的南安石材产业更是集聚1700余家企业、近10万从业者,产量与进出口量均占到全国70%,全球最完整的石材全产业链生态已在南安生根。
南安对讲机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林劲峰 通讯员黄志鑫 摄)
目前,石材及对讲机国际供应链集散中心推进表已摆上日程,第二、第三个特色产业集散中心呼之欲出。以智能家居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三大集散中心将发挥各自优势,触发联动效应,形成多条产业供应链优势与内外贸发展协同共进的新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工贸一体化深度发展的九牧厨卫集团,已通过创新供应链金融体系,全面赋能产业链发展。仅去年,九牧就通过南安农行累计为67家上游供应商发放供应链融资1323笔,总金额达12.67亿元。借助金融供应链平台,已经有数百家供应商获益,而企业自己的供应链体系也得以更加壮大。
石材产业通达全球,对供应链效率的要求也必然更高。作为行业龙头,英良石材集团负责人刘良说,早在多年前,当地不少企业便在全球多个优质矿山设点直采。通过构筑自己的供应链体系,打造智能生产线等方式,将原本冗杂的石产业数据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快速流转。经过当地建立的具有国际定位的石材专业展会平台,如今石产业已进一步打通设计端与产业端。
南安的石材产业集群已形成完善的全产业链条(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林劲峰 通讯员黄志鑫 摄)
同样作为对讲机行业的龙头,宝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秘诀是四链引领、内外兼修:对内,一心扑在创新上,每个环节都追求极致,稳居市场占有率前茅;对外,借助“广告出海”、国际化营销人才培养等举措,让企业插上出海的翅膀。负责人王少峰说,去年在南安市委、市政府牵头组织下,包括宝锋电子在内的众多对讲机企业“抱团”奔赴迪拜展销,一举签下了超亿元订单。目前,南安对讲机产业带优势尽显,半小时就能做出样机。未来,随着对讲机供应链集散中心的落地,这一搬不走的优势,必将大放光彩。
前来宝峰对讲机展厅内参观的客商络绎不绝(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林劲峰 通讯员黄志鑫 摄)
政企携手:
“再下南洋”构筑全球销售网络体系
作为中国水暖产业的“心脏”,南安此次成立的供应链集散中心,既是交易枢纽的升级,更助推全球产业分工秩序的优化配置。“供应链集散中心的目标不止于交易撮合,更要成为产业生态的‘路由器’。”李良伟说。
南安深知,优质产品要走向世界,畅通的“销售端”网络至关重要。早在集散中心揭牌前,南安便先行一步,建成全省首个外贸集聚区,为产品打通全球销售渠道奠定基础。
位于南安南翼大厦内的泉州首个外贸集聚区(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林劲峰 通讯员黄志鑫 摄)
外贸集聚区采用“政府+国企+运营商”的创新模式,海关、商务等部门设立“帮代办”专窗,实现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国企保障资金安全;专业运营商负责招商引资,银行、信保、货代等配套服务商一应俱全。
“南安速度”令人惊叹——45天建成海外仓,3个月组建专业外贸团队,半个月对接印尼“闪电达”平台。“这里的服务就像保姆,从语言培训到品牌出海全程护航。”境外侨商小林点赞。
入驻企业也切实受益——“我们的阀门已经出海了。”沪航科技外贸部负责人叶幼玲说,作为去年底首批入驻的企业,搭上“再下南洋”行动的快车,从零组建专业外贸团队,并顺利拿下埃及首单,如今他们还计划在仑苍附近建设智能化产业园,进一步融入当地供应链网络。
跨境电商从业者赵世鹤的日程表满满当当,几乎每两周就有一场交流对接活动。5月7日对接印尼“闪电达”平台后,5月21日他便与数十家企业组团前往印尼洽谈合作。据称,6月底还将组队前往沙特和当地展开深度合作。今年以来,仅在外贸集聚区就举行了5场采购商团走进产业带活动、2场供需对接会,签下10亿元意向订单;超百家次企业奔赴境外对接市场。未来,南安还计划借鉴菲律宾成熟的展销模式,搭建多元化海外服务中心,让南企在海外有“娘家人”,也为海外资源回流架起桥梁。
目前,外贸集聚区已吸引23家外贸企业、11家服务商扎根,今年一季度,入驻企业出口额近10亿元,同比增长三成,超100家本地企业在这里找到了外贸出口的“捷径”。这里已成为企业出海的“服务站”和产业孵化的“加速器”。
拾得科技的工程师正在安装调试生产卫浴配套产品的设备(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林劲峰 通讯员黄志鑫 摄)
从“智造出海”到“再下南洋”,南安通过内外贸一体化模式,不仅输出了优质的产品,更展现了南安智造的全球影响力。“‘再下南洋’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以产业集聚为特点的‘抱团出海’新态势。”南安内外贸高质量发展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市委统战部部长蔡清安表示,南安人正以产业集群的方式,在海外闯出新天地。
南安“出海”版图正持续扩张。今年,东南亚、中东等地将新增数个南安市级公共海外仓;到明年,16个公共海外仓与多个海外展销中心将织就覆盖全球的跨境电商网络。根据《南安市“扬帆出海、再下南洋”行动方案》,到2026年底,南安外贸出口目标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5%以上,外贸企业超1000家。一手强制造,一手强销售的背后,离不开“四链融合”的“四轮驱动”。蔡清安认为,“四链融合”的生动实践,让南安不仅有底气做好国际水暖卫浴供应链集散中心,更有实力将石材及对讲机国际供应链集散中心落地提上议程。
刚迁入数字化卫浴产业园内的拾得科技,工程师正在安装调试先进封边条(卫浴配套产品)设备。(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林劲峰 通讯员黄志鑫 摄)
当前,南安正以“三个一”拓展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新思路:一盘棋统筹推进,打破部门壁垒,以“企业吹哨、部门秒应”机制锻造营商硬核竞争力;一条供应链贯通,依托水暖集散中心标杆,以“四链融合”为内核,以供应链优势为抓手,裂变式培育石材、对讲机等特色产业集散地;一个核心品牌出海,从产品输出向标准输出、品牌输出跃升,打造立足福建、辐射全国、链动全球的双循环战略节点,为内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南安方案”。
记者手记
在产业链深处 触摸“南安韧性”
走进仑苍水暖城,最先感受到的是“粘”——店铺粘住了客商,企业粘住了产业链,政府粘住了市场需求。当部门负责人蹲在阀芯店门口和店主聊原料成本时,当年轻侨亲在展厅惊呼“拎包就能出海”时,记者看到的是一个县级市把产业根系扎进全球市场的韧性。
在数字化卫浴产业园,拾得科技的工人熟练操作进口设备,国启新材料的工程师讲解石粉再利用技术,这些场景让人意识到:南安的“链式突围”不是简单的产业集聚,而是从制造到智造、从产品到品牌、从国内到全球的系统升级。
最触动记者的是外贸集聚区的“南安速度”:半个月一场对接会,效率背后是数百万侨商的全球网络,是“政府跑断腿、企业少跑腿”的服务专班,更是“买全球卖全球”的商业基因。站在新揭牌的国际水暖卫浴供应链集散中心前,看着物流车满载产品驶出,深切感受到这座千年古邑迸发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精神,而这早已融入每个南安人的血脉。
未来已来,当石材、对讲机等集散中心相继落地,当“南安智造”的LOGO出现在全球货架,这座城市正在书写中国县域经济“链动全球”的新范本。 (宇静)
来源: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