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6 09:41:00
7月15日,烟台职业学院举办招生工作推介发布会,介绍2025年招生计划及相关情况。2025年,烟台职业学院高考总计划5000人。其中,夏季高考普通类3214人,3+2专本贯通200人,艺术类160人,中韩合作类300人,农村专项夏季高考45人;春季高考普通类975人,农村专项春季高考15人,省外在山西、安徽、新疆三个省招收50人。分类总计夏季高考3969人,春季高考990人将在本次高考录取阶段进行招生。
位次在28.7万以上
建议考虑“3+2”专本贯通
“今年学校招生的专业设置有比较大的调整,与区域产业的对接更加紧密,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业、先进服务业、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与化工等11个专业大类49个专业,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匹配度达到100%,满足不同考生的兴趣与发展需求。”烟台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邵侠表示。
2025年,烟台职业学院新增了部分专业,夏季高考3+2专本贯通新增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衔接的本科院校是烟台大学,本科专业是人工智能专业。夏季高考普通类新增6个新专业,分别是新能源装备技术、市政工程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石油化工技术、高分子合成技术专业。
教务处教学管理科科长刘晓磊表示,我校今年3+2专本贯通开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等6个专业,与烟台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等五所省内高校开展贯通培养,共设置200名招生计划。省内夏季高考考生分数在460分、位次在28.7万以上的考生建议填报。
哪些专业是优势专业?刘晓磊表示,学校建立专业动态优化调整机制,聚焦绿色化工、海洋经济、智能制造等区域产业布局及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新增新能源装备技术、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等6大前沿专业,强力支撑烟台万亿级石化基地和海工装备名城建设。最终确立了以一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为引领、8个省级品牌专业群为主体、多个特色专业为补充的“1+8+N”专业发展格局,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助力同学们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
中韩合作办学首次招生
万华班需380分以上
该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也是今年招生的一大亮点,烟台职业学院岭南大学联合学院今年首次招生。
“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2025年我校与韩国岭南大学合作开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烟台职业学院岭南大学联合学院开始招生。”国际交流与合作部党支部书记牟小龙介绍,学院下设电气自动化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大数据与会计3个专业,今年每个专业各计划招生100人,共300人。学生入学后,第一学年以韩语、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后两学年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引进韩国优质教学资源,由中韩双方优秀教师共同授课。国内学制三年,成绩合格,修满规定学分,可获得烟台职业学院专科毕业证书及韩国岭南大学结业证书,同时,中韩双方互认学分,毕业后可自愿选择到岭南大学或其他韩国高校继续修读本科、硕士或博士学位。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最鲜明的特色,不仅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路径,更是学校实现特色发展、服务区域产业的重要抓手。烟台职业学院万华班怎样才能进入?
烟台职业学院万华产业学院,是学校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培养高端化工产业人才的现代产业学院。“若想进入万华实习就业,需参加夏季高考选科化学,高考成绩达到380分以上,并且报考应用化工技术、石油化工技术、高分子合成技术专业。入校后,万华化学将组织学生面试,面试合格且每学期成绩优良,体检合格的,就有机会去万华实习就业。”招生与就业处副处长刘莉介绍。
此外,烟台职业学院建有国内领先的实践平台——投入2亿多元建设的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工程实训基地及烟台市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中心拥有各类实训室79个,设备总值1.32亿元。学校与烟台市重点产业链链主及龙头企业如万华化学、东方电子、中集来福士等共建了14个产业学院,通过打造“产业链—产业学院”的“一链一院”特色发展模式,实现了校企需求有效对接,资源有效整合,订单培养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近90%。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烟台职业学院引进培养博士126人、全国技术能手11人,拥有教授、副教授近30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级以上名师团队50多个,立项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600余项,共获省自然科学基金26项,立项数量、获批经费均居山东省首位。学校依托13个博士领衔科研团队,建有49个科研平台,通过与企业共建“博士工作站”等方式,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超10亿元。
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宿舍分四六人,有独卫
在烟台职业学院的校园里,技能的火花与青春的活力正碰撞出别样的精彩。这里不仅是培育技术能手的摇篮,更是学子们绽放个性、全面发展的乐园。282个社团涵盖科技、文艺、公益等领域,年均举办社团文化节、网络文化节、青春飞扬晚会等20余场大型活动。
近五年,学校的师生在各类大赛中表现优异,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奖项200余项、“一带一路”等国际赛事奖项100余项,双创类竞赛获奖240余项。学校与周边20余个社区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年均开展“青鸟计划”“三下乡”等项目4000余人次,服务时长超万小时,惠及居民5000余人次。学生化身社区志愿者、乡村振兴助跑者,在服务中读懂中国。学校打造省内首家中华职教社社史馆与沉浸式“数字马院”,获评山东省首批“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创新思政教育形式,排演思政舞台剧《国家相册》《青春之歌》《追寻》等;组织开展青马培训班,每年淬炼700余名学生骨干,锻造新时代先锋力量。
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一环,学校体育工作坚持“教会、勤练、常赛”的宗旨。该校男子篮球队两次获得中国大学生篮球三级联赛男篮全国总冠军的骄人成绩。除常规教学之外,还开设羽毛球、武术、篮球等选修项目,让学生充分掌握运动技能;每年的田径运动会、体育文化节、体测项目达人赛等赛事,深受学生喜爱;学校田径队、篮球队、排球队常年备赛,锦标赛、大运会、大区赛和全国赛,多次见证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高光时刻。
优美的校园环境为学子成长提供了温润土壤。北靠黄海、东临养马岛的地理位置,让学子们推窗可见碧海蓝天。学校引进百纳餐饮企业,对标“星级食堂”标准的餐饮综合体,不仅提供多样美食,更成为学子交流研讨的社交空间;学生公寓提供上床下桌以及上下床连排桌等配置,分为4人间、6人间,配备独立卫浴、直饮水系统,让温馨便捷的生活触手可及。
对于专科志愿填报,学校招办建议考生根据自身分数及位次,参考学校往年分数线进行报考。平行志愿可将烟台职业学院放在志愿最前面,以提高录取概率。
烟台职业学院于2001年由原烟台职工大学、烟台工业学校、山东省烟台财政学校、山东省轻工业经济管理学校、山东省对外经济学校、烟台教育学院、烟台广播电视大学等7所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始终秉承“顽强拼搏、团结协作、追求卓越、扎实工作”的办学精神,经过几代烟职人的接续奋斗,先后摘得国家“骨干校”“示范校”“双高校”三个职业教育“国字号”招牌,进入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教学资源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等10余个榜单。连续多年在山东省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考核中获得A档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综合办学实力位居全国全省前列。YMG全媒体记者 王修齐 通讯员 宫珮珊 孙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