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6 13:56:00
编者按:千年古城焕新颜,人民至上谱新篇。
作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河北省保定市始终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融入城市治理、民生改善与高质量发展的每一项具体实践中,以系统思维擘画“新颜值、新消费、新产业”三大路径,加快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为深入挖掘保定市城市建设的创新实践,央广网特别策划《“新新”向荣·保定答卷》系列报道,记者深入保定各领域,通过“人民城市”“新颜值”“新消费”“新产业”“金名片”五大维度,感受一座人民之城、品质之城的温度与情怀。
央广网保定9月6日消息 晨光初绽,黄花沟畔,汽笛声打破了一夜的沉寂,滨水步道上不时有晨跑的人们经过,远处锈红色的塔吊剪影斜倚天际,老厂房改造的艺术空间静静伫立……作为千年古城、京畿重地,如今的保定已然成为一座更加现代化的品质生活之城。
今年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对新时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做出新的部署。近年来,保定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转化为生动实践,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正重塑城市基因,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保定篇章。
保定莲池区黄花沟公园(央广网发 保定市国控城市运营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问计 问需于民
将民意 民智融入城市治理
当城管队员化身“社区管家”,当执法力量下沉到百姓身边,一场关乎城市温度与治理精度的双向奔赴正在保定莲池区上演。
今年4月,莲池区王家楼社区居民反映地下污水管道雨天时污水外溢,严重影响生活与出行。“执法局的工作人员到来之后,当即联系上了市排水部门,施工人员和疏通车很快就来到现场把问题就解决了。”社区居民告诉记者。
人民群众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做好城市建设与治理,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至关重要。
每天上午,涿州市双塔街道永济秀园小区老年活动中心都热闹非凡,乒乓球、羽毛球、台球比赛场地周边常常围满观众。
永济秀园小区活动中心(央广网发 涿州融媒体中心供图)
两年前,这里还是浸泡在洪水淤泥中的废弃地,如今废弃的锅炉房区成了集活动中心和便民食堂于一体的小区新地标。
2023年夏,涿州市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永济秀园小区139户居民受灾,锅炉房区域污泥淤积,建筑垃圾堆积。
2024年开春,涿州市正式启动对永济秀园小区的全面改造提升。垃圾清运、管网重铺、墙体保温、道路硬化、绿植补种……一系列基础工程项目有序推进。
更让居民感到温暖的,是政府部门倾听民意、回应民需的那份心。
精心准备的征求意见表被分发到小区居民手里,表上列了40多个问题。在收回率超80%的问卷中,“修建健身场”的呼声最高,废弃锅炉房的命运由此改变。
“改造,就要改到居民心坎上。”涿州市住建局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负责人孙立说。
架起与居民沟通的桥梁,用实际行动书写“人民城市”的生动答卷。多年来,保定市委、市政府始终从群众的角度出发,以人民受益和人民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各项工作真正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大力推进城市更新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曾经,设施老旧、环境脏乱、服务落后的城中村在保定大量存在。住上新房子、享受新生活,是群众朴素而强烈的愿望。
保定坚持人民至上、顺应群众愿望。今年,莲池区中马池安置区、南刘各庄村安置区的几栋安置楼房陆续交付,昔日城中村变身为高楼整齐、道路整洁的现代化社区。
同时,利用盘活的土地资源,保定市统筹推进安置区周边市政配套设施和功能性配套建设,截至目前,共建设782栋新住宅楼和70座邻里中心、17所中小学校和58所幼儿园,建成各类市场85个,打造15分钟、10分钟、5分钟生活圈。此外,配建道路142条,以及一大批街角公园、社区公园、城市绿地。
“现在走出家门300米就有公园,吃完晚饭散步成了新习惯。”在莲池区冠军园遛弯的市民赵喜林一脸幸福地说。
据了解,保定市自2020年8月,启动规模较大的城中村改造,共涉及3.6万户、13.5万人,成为城市升级、有机更新的发展工程、民生工程、幸福工程。
空间“升级”,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新增量。
环城水系配建的儿童游乐场(央广网发 保定市国控城市运营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利用腾退的土地,保定市推进建设环城水系、国际医疗基地、文体新城等一大批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让居民生活品质、区域发展能级实现“双跃升”。
如今,在莲池区环城水系配建的篮球场、足球场、儿童游乐场等全民运动场地以及帐篷营地、露天影院等户外休闲场地,每逢傍晚时分和节假日,到处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环城水系以建设开放共享的环城公园带为理念,梳理沿线资源并兼顾市民多元化需求,将71公里水岸线打造成市民共享的后花园、家门口的运动场、展示保定文化的城市会客厅。”保定市国控城市运营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伟介绍。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在一件件民生工程中变成现实。
“高效办成一件事”
为人民提供更优质、便捷的生活
群众每天的吃用住行,一刻都离不开城市管理和服务。政务服务是人民至上的一面镜子,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今年4月初,保定沛早箱包制造有限公司从白沟新城迁移到高碑店市。搬迁之前,该公司工作人员杨先生曾来到高碑店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企业迁移业务。
说起整个迁移过程,杨先生用了“高效、便捷”两个关键词来评价。“以前办理企业迁移,是‘三步走’,还得两地往返跑,费时又费力。现在直接在网上提交相关材料,不到2个工作日办完了。”在这个过程中,杨先生感触最深的是高碑店市行政审批的高效率。
高碑店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协助杨先生办理业务(央广网见习记者 李瑶 摄)
这是保定各市、县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一个缩影。以前需要辗转多个窗口的“马拉松”业务,如今已成为高效快捷的便民利企服务。
除了政务服务窗口的高效、便捷,一条市民服务热线,也让群众的急难愁盼有处说、有人管。
今年2月3日,在涞源白石山景区,着急下山赶车,却等不上接驳车的天津游客张薇很快坐上了车。“投诉不到10分钟,就有工作人员联系我,给出解决办法,这效率真高!”春节期间,保定市建立的假日涉旅投诉快速处置机制,受到如张薇等游客的赞誉。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记者从保定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了解到,截至6月底,该热线累计受理群众诉求1192160件,同比上升6.31%,其中转办417577件,持续推动服务质效全面提升。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人民城市建设,必须着力于以文化人,厚植人民城市文化品格。
博物馆是为群众提供文化供给的重要载体,其数量和质量也是衡量一座城市社会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近年来,保定持续加快“博物馆之城”建设,以“增量”与“提质”并举为目标,通过新建一批场馆、提升一批场馆、实施一批项目、举办一批展览等方式,不断加快“博物馆之城”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021年,保定在全国博物馆信息系统中备案仅23家,如今,保定市备案博物馆已达100家。
市民参观恐龙展厅(央广网发 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供图)
此外,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定这片古老的土地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凭借原生历史文脉与城市肌理,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成为游客体验城市底蕴的“首选地”。
对于保护好城市历史文脉,延续城市文脉,保定给出的答案是“修旧如旧”,与城市更新相结合,赋予工业遗存新的功能,并使之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于是,市区的D19街区变成了年轻人的潮玩基地;古莲花池景区内开设了大讲堂;莲池区的西大街多了网红打卡点;高碑店的北库小镇成为文艺青年聚集地……
古老的城市重新变得鲜活,共享开放的空间不但满足了人民群众的休闲娱乐生活,更进阶为人民精神世界的家园。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从居住环境的改善,到心灵家园的栖居;从城市高效的治理到人民群众办事效率的提升;从历史文脉的传承,到诗与远方的精神升华……保定城市飞速发展之中,始终以民为本,不离初心,并以生动实践昭示:人民城市,不仅是空间的重构,更是文明的升华;不仅是当下的安居,更是未来的期许。
监制:张继航
采制:李瑶 禹云飞 王艺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