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尾鱼“游”出一条产业链背后的政协力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14:37:00    

近日,总投资1.7亿元的冷水鱼产业化项目在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举行签约仪式,与会专家学者对该项目提升雅安市冷水鱼产业发展,乃至推动全国冷水鱼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

宝兴县拥有丰富的冷水资源,境内的宝兴河更是珍稀鱼类市级自然保护区,非常适合冷水鱼的养殖。项目落地后,宝兴将年产商品鱼1万吨、(首期)深加工能力4800吨,成为全国最大的虹鳟鱼陆基养殖示范基地。同时,年产5000万粒优质发眼卵的种业“芯片基地”,将破解我国水产种业“卡脖子”技术难题。

“该项目的落地离不开县政协的倾力助推。”县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宝兴县委提出了“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的发展思路。县政协在协商推进小水电退出工作中,敏锐捕捉到冷水鱼产业发展机遇,随即组织政协委员围绕冷水鱼产业定位、技术可行性、生态兼容性开展多轮协商,并组织农业、环保、科技等领域专家实地论证,最终达成“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条产业链”的共识。调研期间,县政协还组织政协委员、职能部门及相关镇村、企业负责人开展冷水鱼养殖方面的学习调研并形成意见建议,为相关部门发展冷水鱼产业提供了参考。

此外,县政协还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主动对接斯特佳生物科技、中盛伟信供应链等企业,促成项目落地。为破解种源“卡脖子”难题,县政协主动推动项目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深度合作,引进国审虹鳟新品种“水科1号”“全雌1号”,构建产学研融合体系,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2024年县政协全会期间,县政协人资环委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推动冷水鱼生态养殖产业的建议》,呼吁做大做强渔文旅特色产业,走出一条生态优势突出、产业效益明显的绿色发展之路,该提案引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有效推动了全县冷水鱼养殖产业快速发展。

两年来,县政协有关“变废为宝”建立冷水鱼全产业链、以科技赋能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来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的提案建议得到了充分采纳。相关部门吸纳了“谋划产业链条规划”的建议后,在规划中明确了引进培育“育种—养殖—加工—文旅”全产业链,目前7000吨级加工中心已经开始建设,并配套建设了四星级渔业产业园。未来,还将把三文鱼养殖及加工项目与省道432“川版独库公路”旅游带结合,打造三文鱼主题驿站,串联研学体验、美食品鉴等业态,将其打造成为渔旅融合新地标。值得关注的是,项目一期选址大熊猫国家公园小水电退出后的闲置场地,不仅将为村集体带来15万元年收入,还将带动200余人就业。

“县委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县政协主席朱和超表示,县政协将紧扣县委中心工作,聚焦“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主线,充分发挥政协优势,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宝兴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记者:韩冬
通讯员:曹涛
文字编辑:罗韦

新媒体编辑:石伟强

审核:李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