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河南洛阳洛宁人大主任接待日:代表“点题”部门“答卷” 民生实事落地有了“时间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1 12:08:00    

“滨河北路的法桐树旱得打了蔫,绿化带也没了往日生机,这可是咱县的‘门面’啊!”“张村村的稻田灌溉用水保障不充分,眼看要影响收成,得想想办法!”7月10日上午,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田卫杰主持的月度主任接待日活动现场,人大代表们的“急呼声”接连不断。这场已坚持近四年的“民意直通车”,再次让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摆上台面,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接招、逐一回应,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有了具体路径。

县域“颜值”守护:从枯萎绿植到节能路灯的“焕新承诺”

“往年滨河北路快速通道的法桐和观赏树郁郁葱葱,今年干旱加上维护跟不上,不少树都枯了,看着真心疼。”县人大代表李向平的话,道出了群众对县域环境的牵挂。他建议尽快加强灌溉、修剪枯枝、补植新苗,让这条快速通道重拾“颜值担当”。

接过“考题”的县农发生态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当场表态:“滨河北路枯死绿植将在项目验收前完成补植,先前县水利局已经协调城市管理局的洒水车进行了加密灌溉,保住现存苗木。”针对代表提到的滨河北路路灯无电、管理缺失等问题,县相关部门同步明确:该路段2020年开工、2023年10月投用后,因验收移交滞后导致运营管理“断档”,目前正加快流程推进移交;路灯改造已纳入计划,将计划引入第三方更换为节能型,从根源上解决管护难题。

“不仅要补好树、亮好灯,更要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不能让‘风景线’变成‘遗憾线’。”田卫杰的现场叮嘱,让整改多了一份“硬约束”。

农田“水脉”疏通:从指标管控到渠道优化的“解渴方案”

“张村村的稻田灌溉用水保障不充分,渠道改造后有的地方水流小,水口高低也不行,浇地像‘挤牙膏’。”县人大代表、马店镇张村村党支部书记夏永治的话,戳中了农户的“心头急”。

县水利局负责人带着数据回应:“洛南、洛北区灌溉用水年度指标1579万立方米,目前已用828万立方米,为保后半年用水,正采取‘小水常流’调度方式。”夏永治表示村里出资修建拦河坝,这样水就流得进、浇得开了。

用水有了保障,收费政策也得说清楚。“国家加强水资源管理,灌溉水费已由北控公司收取,我们会做好政策宣传,让农户明明白白缴费。”

产业“活力”提振:从滞销果实到品牌爆款的“破局思路”

“关庙村的金珠沙梨,管理成本高、卖价低,储存不了几天,农户种着没劲头。”马店镇人大代表吕江生抛出的产业难题,道出了当地果农的困惑——尽管有补贴政策,可管理、销售、品牌等“卡脖子”问题不解决,群众积极性始终提不起来。

“不能让好果子烂在地里!”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等现场拆解对策:推广合作社统一管理果园,降低散户运营成本;明确专人抓销售、塑品牌、搞深加工,探索“代加工”模式打造爆款;更要从源头改良品种,扶持小龙头企业,用“药食同源”思路开发休闲食品,让水果“身价倍增”。

“得让群众看到‘种得好’更能‘卖得好’,积极性自然就上来了。”田卫杰强调,各部门要把代表的意见建议转化为“施工图”,给群众一个清晰的“时间表”,让主任接待日不仅是听意见的“茶馆”,更是解难题的“现场办”。

据悉,洛宁县人大常委会每月10日的主任接待日已持续近四年,从城市管理到农田灌溉,从产业发展到民生服务,代表们收集的“民意清单”正一步步变成“成果清单”。这场常态化的“双向奔赴”,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也让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实在。(高朝辉 韦新良)

【编辑 滢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