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成都造”电机飞驰在30多个国家的铁轨上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5 09:54:00    

中车电机生产车间。

▶在中亚、非洲,内燃机车配套市场占有率超50%,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轨道交通运输作出了积极贡献。

电机,被誉为现代工业设备的“动力心脏”。从电动牙刷微型电机每分钟3万次的振动,到风力发电机百米叶片的旋转,再到高铁时速350公里的飞驰,背后都有一颗“动力心脏”在持续跳动。

在新都区的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内,一座占地12.37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中,一款精密电机从这里走向全球,在30多个国家的铁轨上驰骋。日前,记者走进中国中车集团布局西南的重要落子——成都中车电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电机”),为读者揭秘深受国际市场认可的“成都造”。

从“分厂”到“链主”

形成全产业链能力

走进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离中车电机不远的铁轨上,HXD1系列、HXN5系列机车正搭载着公司研发生产的电机驰骋。

“这是我们配套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机务段的产品项目。”中车电机研究院成都分院副院长庞强告诉记者。

作为国内少数掌握大功率内燃机车电机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公司产品已覆盖全国18个铁路局。“和谐号、复兴号部分车型的‘心脏’就有成都‘血脉’。”无论是高速铁路、地铁还是城市轨道交通,中车电机的交流牵引电机都在为轨道交通提供强劲动力。

这家脱胎于原南车集团分厂的企业,在2018年完成从二仙桥到新都区的战略转移后,实现了从配套生产到自主创新的华丽转身。7年间,公司注册资本从零起步跃升至2.5亿元,550名员工中产品设计、工艺研发技术团队占比超15%,形成“设计开发—生产制造—检修服务”全产业链能力。

庞强介绍说,“成都公司是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也是中国中车集团的二级子公司。成都分院作为总部研究院的分院,共建共享了电机的电磁、机械、振动、流体和噪声、绝缘、轴承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从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分析到试验验证的正向研发技术体系和开发流程。”

从成都到全球

国际市场深度认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依托株洲总部研究院开展基础研究和平台建设,成都分院聚焦订单转化,近3年累计获得42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8项。不断积累的技术壁垒,为企业带来更多市场订单。从成都出发,中车电机业务逐渐走向全球。

“今年,就有墨西哥客户主动找上门,我们达成了13台内燃机车主发电机订单。2024年斩获的韩国准轨电机订单,首次实现独立出海,标志着国际市场对‘成都造’的深度认可。”庞强说。

不仅如此,中车电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牵引电机搭载HXN5B型机车,应用于全国各路局的调车机车作业场景,被誉为中欧班列的“钉子户”,目前也开启了“湘粤非”铁海联运国际班列。“我们其他的牵引电机配套如复兴型FXN5C机车,是服务于国家干线货运的新一代节能环保机车,也逐渐在扩大运用当中。在中亚、非洲,内燃机车配套市场占有率超50%,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轨道交通运输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成都“一校一总部三基地”的轨道交通产业版图中,中车电机作为新都基地的链主,已带动32家配套企业落户,形成半径5公里的“半小时供应圈”。从成都到全球,在庞强看来,企业的良好发展态势离不开成都完善的产业配套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我们有不少同事来自四川大学、西南交大、西南石油大学等高校,成都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此外,我们与西南交大、西南石油大学等高校长期在产学研联盟、科研、实验验证、成果鉴定等方面开展合作。”中车电机研究院成都分院主任设计师邱添说。

这种人才集聚效应,使得企业在能源管理领域开辟第二赛道——为中石油、中石化研发的钻井、压裂平台“电代油”系统,单台年减排相当于种植4000棵树。

庞强特别提到在成都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中,企业提出如何更好地维护院士专家工作站的问题。“我们提出问题后,经信、科技等部门多次上门为我们牵线搭桥。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我们取得了复审认证,对于企业在产学研等方面将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从成都到全球,清晰的战略路径下,“成都造”正愈发闪亮。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艳玲 受访企业供图